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措施)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

 2023-02-24    87  

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1、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的劳动者的法律风险

2、被招聘员工违背与原单位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风险

3、试用期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4、处理劳动关系程序不到位的法律风险

5、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风险

6、违背劳动法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7、工资支付不合法的法律风险

8、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将产生工伤赔偿的巨额伤残金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法律风险

9、违反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的法律风险

10、企业不按约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行为的法律风险

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措施)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 人一 期间 使用 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 法律百科 第1张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步骤及方法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该建立科学的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了律师在参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中的基本步骤及要点。不妨看看。

一、何谓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评估、监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应对方案,从而管理风险的活动总称。

总体来讲,风险管理历经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了两大阶段:

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关注纯粹风险,其目标着重于损失的最小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减少损失、挽回损失的层面,这个阶段被称之为传统风险管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风险管理阶段。进入21世纪发展起来的,人们通过实践发现,过分强调风险将丧失若干的机会,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了风险,即除了可能造成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外,风险还存在着另一种概率分布的形态,即机会风险。也就是说,有些风险只有一种可能的结果,那就是造成损失;还有一类风险其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是并存的,对待这一类的风险如果一味的强调规避、防范的话,将使企业丧失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机会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绩效最大化管理、收益平衡管理等现代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树立并不断发展。

作为风险管理分支之一的法律风险管理也经历了上述发展过程。法,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通常具备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五大作用。受“重刑轻民”思想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法的教育和强制作用被凸显出来,而其指引、评价、预测作用被淡化。由此导致对法律风险的认识也出现了极大偏差,将法律风险等同于违法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待法律风险的措施更多的是防范或者控制。由此可见,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与其他风险管理非常类同,都是以纯粹风险来认识法律风险,也都是以纯粹风险的管控措施来对待法律风险。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以成本为中心进行所谓的法律风险管理。

随着对法律作用的不断认识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作用更加突出。这些作用在法律风险的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天,人们不仅认识到违法将带来法律风险,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忽视法律的鼓励性规定同样可以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研究国家的新法律、新法规,并积极的实践法律、法规赋予的优惠待遇。法律风险的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由过去只管理纯粹法律风险上升到纯粹与机会风险共同管理阶段。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在纯粹法律风险管理阶段,对法律风险的管理主要依赖于经验法或教训法,即依靠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或者自身/其他企业的教训进行管理。这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其管理效果完全受制于管理人员的自身经验和道德水平。在这种法律风险管理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1.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受专业、经验的制约;

2.导致法律风险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脱节;

3.发现法律风险存在的时候或许已经距离损失不远;

4.滞后的.管理效果导致法律风险的管理功能日益淡化;

5.后果通常体现为法律强制作用的实施。

事实上,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大方面:

1.法律自身。包括不恰当的法律、法律间的冲突、司法腐bai等,也就是立法或者执法层面的法律风险。这一方面的法律风险无一例外的均属于系统性风险,也就是单一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变的风险。

2.经营管理活动自身。这一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合规风险,即遵守法律的风险。遵守法律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违法行为的禁止;二是合法行为的实施。不管禁止还是实施,都围绕着行为进行。因此对待此类风险的管理主要立足点是行为本身,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行为。要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就需要深入理解并分析、评价各种行为,需要将法律风险的管理融入到这些行为之中,对其中涉及违法的行为应采取禁止措施;对其中涉及合法的行为应引导、鼓励实施。

基于上述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主要实施如下步骤:

(一)法律风险的识别

风险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以及面对风险如何应对。风险识别是所有风险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法律风险管理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法律风险的识别发现风险是法律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以及监控风险的核心点。

在以经验或教训为出发点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下,无论是企业内部法务人员,还是外部的律师机构,当面对资产庞大、业务复杂、员工众多的企业时,想要排查出潜在的法律风险无异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近年来,有律师尝试从法律规范的体系架构方面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排查,按照刑事、行政、民事等角度逐一排查法律风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按照这一思路排查充其量只能发现法律自身层面的风险。即使如此,受专业知识的影响或限制,所排查的风险也是不全面的,没有哪个律师或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能够达到精通各方面法律的水平。也有律师提出从企业重点环节或者业务领域的角度进行法律风险排查,然而这又导致先入为主的境况,当然也不能全面排查风险。此外,所谓重点环节也是相对的,既然有重点环节,那么就有非重点环节。对这个企业来说是重点环节,对另一个企业来可能是非重点环节。今天的重点环节,明天可能就变为非重点环节。因此这种划分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的识别风险呢?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风险管理标准——ISO31000》、巴塞尔委员制定的《新资本协定》、美国COSO委员会制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共同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沿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走下去,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发现风险。简单来说,对待法律自身的风险,需要法律风险管理服务律师不断的充实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律师服务机构不同专业的密切配合,通过个人专业+团队专业共同去发现;对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自身的风险,需要法律风险管理服务律师广泛了解国家产业政策、企业行业状况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全面熟悉经营管理流程和环节,在此基础上细致的进行排查,从而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识别的工作方法通常包括:

1.问卷调查;

2.访谈或座谈;

3.集体讨论;

4.专家咨询;

5.情景分析;

6.行业标杆比较;

7.其他方法。

(二)法律风险的评估

法律风险评估是对个别或总体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出评价的活动。目前,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做的比较好,评估工具也比较成熟。但在法律风险评估方面,通常只关注于定性评估,很少使用定量评估,由此大大降低了法律风险评估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事实上,企业除了关注法律风险的定性评估结果之外,同样希望获得定量评估方面的参考信息。

法律风险的定性评估是评价某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合法性与非法性。法律风险的定量评估是评价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以及该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样强调的是,这种影响不应该理解为负面的,还应包括正面的。例如,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申报一旦获批对企业的影响表现为:

1.税收上的减免。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等;

2.财政上的支持。依据: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国科发高字[2007]152号)等;

3.融资上的支持。依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

法律风险定量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统计推论法、影响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应事先设定统一的度量标准。度量标准可以使用数据标示,也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词语,如严重、一般、较轻等。通过度量标准可以将经评估的风险进行归类,从而除了直观、快速的查询风险之外,也可以为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的制定提供帮助。

法律风险评估的成果体现为评估报告。

从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不仅愿意倾听律师就某一行为能给其带来经济利益损害的意见,同样也喜欢倾听可能带来经济利益增加的法律意见。那么,作为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服务的律师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就应该全方位的帮助企业评估风险,这种评估除了关注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害的纯粹风险之外,当然还包括企业忽视但却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机会风险。

(三)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

通过法律风险排查发现法律风险之后,运用相关工具对各个风险点进行评估,接下来就进入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

在传统法律风险管理阶段,管理方案主要侧重于防范和控制的角度。这一出发点对于纯粹法律风险的管理是有效的,也是对路的。但是对于机会风险而言,则并不恰当。对机会风险一味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将导致企业丧失交易机会,进而无法获得收益。造成损失是企业不愿看到的,同样,丧失收益也违背了企业的根本目的

更多实践显示,企业更加需要一种在损失和收益之间能够尽量实现平衡的方案,这种诉求在机会风险的管理方面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会高度重视风险,力求最大化的防范和控制住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又不希望冒然丧失收益的机会。

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管理方案应当紧密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在法律与经济的关系上,应当清晰的认识到:是法律服务于经济,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服从于法律。

2.管理方案应当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区别对待。对待纯粹风险,应该强化防范与控制,以降低、减少损失影响为目标;但对机会风险则不应该简单的说不,而更应该在说不的同时提出可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案。

3.管理方案应当依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制定。不同企业企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间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顾及企业风险偏好而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不能说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不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

4.管理方案不应当理解为简单的建章立制,而更应该倾向于机制的建设。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保障,也难以实施,无法满足制度的规定。

(四)法律风险的监控与管理改进

如前所述,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法律自身和经营管理活动自身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此外,法律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等都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控。通常情况下,监控工作需要由一个组织来完成,而不是单一的法务部,其原因很简单,众多的风险潜藏在经营管理活动的环节之中。

为了提高法律风险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辅助实现。

法律风险管理需要动态改进。一方面,法律本身是在动态变化的,立法机关会根据社会管理的不同需要而不断的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者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也需要不断的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改进。

以上是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要点。由于不同行业或者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均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具体步骤上会略有变化,但总体方面大同小异。

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哪些

1、人事劳务风险,很多企业不给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特殊人才或管理层的聘用不严谨。只要遇到稍微有点法律意识的员工,去劳动局一告,各种补偿、各种两倍工资赔死你。

2.、税务财务风险,避税要合法这是再三强调的,很多老板为了省点钱爱耍小聪明,各种假票据、假证明、假账簿一经查到后果很严重,还有就是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纠缠不清的(为了发工资逃点税),可是这样做公司就不再具有有限责任资格了,如果资不抵债,你需要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倾家荡产。

3、购产销合同,这个就不说了,这里出点事可不是损失一点点

4、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包括给员工的期权等,好多都是不懂也不咨询律师,都是随便乱来的。

5、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方面

一般企业面临的就这几点,纯手打,谢谢!

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哪些

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建筑企业在实务中经常面临一些法律风险,这类法律风险与建筑企业相生相伴,容易触发而且不容易控制。

一、招投标法律风险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纠缠,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违法违规行为,如围标、串标,参与对有些建设单位的领导、评审专家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围猎”,或者主动迎合一些建设单位领导、评审专家的不合法不合规的要求等等。

二、质量法律风险

由于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由于对劳务分包等单位的施工过程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由于质量检测技术标准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事件发生;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严格,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发生。一旦达不到相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标准,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甚至违反法律的规定,前些年出现的“豆腐渣”工程、“楼脆脆”、“楼倒倒”等事件就让很多企业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三、违法分包法律风险

无论是《建筑法》《招标投标法》,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都对违法分包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因为建筑行业分级分类非常多,各类专业分包、劳务分包资质之间严格区分(目前进行的取消劳务分包资质的试点就较好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使得建筑行业的违法分包很难划分也很难杜绝。趋向于集约管控、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建筑企业,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上是存在一定短板的,因而,比较容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触发违法分包的法律风险。

四、贪腐和商业贿赂法律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常态,极大地遏制了贪腐和商业贿赂等行为。但是,不论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还是各种类型企业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或者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漏洞,致使少数企业或者员工仍然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贪腐和商业贿赂的案件仍然时有发生,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非常大。

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法律风险

近年来,这几类风险随着法律和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愈发受到相关监管的重视。

一、安全法律风险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安全事故的处罚力度越来越严,这些日趋严格的安全管理政策,使建筑企业更加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面临严厉的处罚,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环境保护法律风险

以往习惯了粗放式施工管理的一些建筑企业,可能出现环境保护方面违法违规;还有些企业在进场施工前,对于草地、林地、耕地、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掌握不熟悉,有些许可证等手续未依法合规办理就进场施工,特别容易受到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近年来,国家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修正和调整特别快,尤其是涉及2020年对专利权、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中的有关罚则的修改,处罚更重,一些建筑企业一方面不太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不太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很容易面临法律风险。

建筑企业主要的合规管理策略

一、健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1.健全制度体系

建筑企业应当尽快制定合规管理办法、合规风险清单、合规管理指引等规章制度体系,使合规管理制度体系覆盖自身工作需要。从事境外工程建设的建筑企业更是应该重视合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免制度体系缺失使自身陷入不利境地。另外,国内建筑企业应该注意避免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中,提出超过自身和员工能够有效执行的规章制度要求,使制度“看上去很美”。

2.健全组织体系

建筑企业应当应当成立合规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合规管理各项工作。任命首席合规官,具体负责合规管理工作。应当在各层级组织和职能部门中配备兼职的合规管理人员,做好业务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的合规管理。还应当成立负责合规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配置专职的合规管理人员,这是第二道合规管理防线,起着非常重要的合规监督管理作用。作为第三道防线的监督、审计部门(国有企业还有纪检部门)在合规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也非常重要。

3.构建预警体系

根据合规风险清单,做好风险产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力大小的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合规风险预防措施,编制合规风险预警方案。

一、开展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

一是全方位梳理合规风险清单。建筑企业应该重点从企业、职能部门、项目三个层面,全方位梳理各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形成合规风险清单,重点梳理前述招投标、质量管理、违法分包、贪腐和商业贿赂、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的合规风险清单,并确定其重大程度,前瞻性地做好风险防控措施的研究。

二是多视角识别合规风险。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梳理出来的合规风险清单,定期(一般一个季度或半年)通过业务部门、法务合规部门、监督审计部门三道防线开展合规风险识别,可以按照企业管理职能横向进行梳理,也可以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纵向进行梳理。将一定时期内需要关注的合规风险加以识别,尤其要识别重大风险。

三是多元化评估合规风险。建筑企业可以由内部三道防线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研判分析结果做好应对准备。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外部审计、管理咨询和风险评价机构对企业自身存在的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做好应对预案。

二、妥善做好合规风险应对

1.清晰梳理合规要求

定期梳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国际管理和国际公约,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形成合规管理要求的清单;更为细致的是,安排所在地分(子)公司和在建项目不定期收集和上报所在地的政策变化情况,通过规章制度信息系统滚动更新。

2.积极开展合规培训

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梳理形成的合规要求,及时做好新的合规要求的培训,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和合规风险应对能力。

3.加强合规队伍建设

建筑企业应该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根据项目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客观情况,选聘、培养各层级专兼职相结合的合规管理队伍,形成分布广泛的合规管理团队,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置合规风险。

三、建设合规管理长效机制

1.做好“人防”—认真开展合规承诺。

建筑企业可以根据领导干部、重点区域、重点岗位和普通风险岗位分级分类开展合规承诺,全体员工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开展合规承诺,做到自警自励;企业也做好合规承诺,接受客户、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监督。

2.做好“技防”—建设风险预警系统。

建筑企业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做好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优化;也可在企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做好合规与风险控制系统在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的内嵌,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筑牢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防火墙”和“隔离门”。

3.做好“业防”—筑牢三道合规防线。

建筑企业业务部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和监督、审计(国有企业还有纪检部门)三道防线缺一不可,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合规管理均不可或缺。

▎本文来源于施工企业管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 股权投资中的法律风险

合资合作设立企业或收购股份是企业常见的投资形式,如是合资合作设立企业如果选择合作伙伴不慎,没有尽职调查就盲目相信一些缺乏诚信和履约能力、企图在合作伙伴处捞一把的自然人或小企业,以致上当受骗或埋下隐患;如一家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合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用现金出资,自然人用两项专利权出资并承诺在公司成立6个月后办理专利权过户手续。公司成立后由自然人股东全权负责经营。期间,在无法律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将自然人出资方式变为专利使用权出资。后因出资、经营问题股东间发生争议诉至法院,该案就专利使用权能否作为出资方式正在报请有关部门解释。工商局就该公司经营、股东出资不到位问题正在调查处理中。

如是受让股份,则应慎重审查转让方原出资财产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所谓出资财产的真实性是指财产价值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指评估机构及评估程序的合法性。有的公司通过他人介绍收购其它公司股份,未对该公司的现行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只听介绍人口说,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之后才发现公司的实际资产没有那么多,或者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评估和考察,但是收购的公司是因一种业务而生存的,而重要客户却掌握在某个人手中,这个人一旦把客户转移,公司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甚至无法生存。

(二)合同法律风险

首先表现为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合同行为风险加大。这是当前许多企业经营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的诸多问题,规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实践中表现为在经济往来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打白条、开空白合同书;由于合同书内容、条款残缺不全,责任追究无合同依据,这样就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往往授人以柄,难以保证合同目的实现,反而增加了合同风险系数;一旦发生经济纠纷,企业只能自食其果。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某煤炭销售企业于1997年与上海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煤炭供应合同,由于当时的煤炭市场不景气,价格规定的比较低,另外考虑到当时合同双方的关系,合同中仅约定了年供应吨数、供应价格和合同期限(为5年),后因煤炭市场好转,价格上扬较大,煤炭销售企业无力供应煤炭只能赔偿对方巨额经济损失,该企业被迫宣告破产。

其次是合同审查论证失严,违约责任条款欠缺。当前有的企业对外签订重大经济合同,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工作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有的经营人员违规操作,甚至仅凭哥们意气、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同权利、义务设定失误,特别是造成违约责任条款残缺不全。这样一旦对方违约或者钻合同条款的漏洞,就会使己方陷入被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另外,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不能有效跟踪对方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状态的变化,及时行使不安抗辩全、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合同保全措施,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如企业不积极注册商标、专利;不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一旦被别人侵权,索赔的法律法律风险就显现出来了。

(四)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主要是《劳动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最近几年劳动纠纷程上升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的企业聘用具有双重身份的劳动者也是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之一,该劳动者一旦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依据劳动法的规定,聘用企业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诉讼的法律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不可能不面临诉讼,就好像一个好的司机能保证不撞别人他不能保证别人不撞他一样,所以有诉讼就应积极面对,而不应消极等待,不按法律规定行使诉权或单方面注意关系协调。这样败诉或自己的权利得不到保护的风险就可能来到。

公司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有哪些

公司、企业在经营中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会遇到各种各样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的法律风险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最好有专业的律师或法律人士把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损失。 步骤/方法来自企业内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1、劳动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没有劳动合同,或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劳动法律的规定。

2、表见代理行为。最典型的就是业务员滥用盖章的空白合同。3、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来自企业外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1、未能调查清楚合同相对方的法律责任承担能力。

2、签署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3、某些合同条款约定审核不严,导致最后无法认定。比如,有个当事人,从网上抄的合同,前面一条写不能“转租、转让”,后面又写不能“转租”,前后矛盾,都没有发现,这就属于约定不明。

4、不会利用抵押权、质权等权利降低交易风险。知识产权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有些企业会因为缺少知识产权法方面的法律知识,而导致出现无意中侵犯他人商标权、专利权的情况。行政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风险。刑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参考资料1、民法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排查;2、刑法。

原文链接:https://zazhiba.com.cn/post/142791.html

=========================================

https://zazhiba.com.cn/ 为 “自由随风”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