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 21
撰稿编者按:似乎现在思路产品副经理是越来越炙手可热,那究竟什么是思路产品呢?本文作者依照工作中项目课堂教学的领悟所想,结合案例等从三个方面撷取了关于思路产品相关的科学知识理论,供大家一起参照和自学。
作为思路产品,他们具体来说要建立的知觉是:当今世界是被机率主宰的。
一方面,每个用户具有突发性,他的行为协进会归属某一个群体 或 多个群体;另一方面,用户同样具有内在性和某类,协进会有偏移群体的行为与优先选择。
所以,思路产品具体来说要建立对“机率”的知觉: 宣称内在性,他们不可能努力做到百分百的用户令人满意。即使他们满足用户了用户全部所言的,他一样会胸膛不一; 发现群体性,去知觉那个群体在某一情景下的企图、去试著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制造产品以取悦这一群体的在机率意义上的优先选择与行为。如果放在体育比赛里,那个机率是球会输赢的盘口。如果放在天蝎座占卜里,那个机率是他们知觉的“貌似的、求言律人的处女座”(呃,我是处女座。。。。)
宣称了机率之后,他们才会知觉到“算法不是LX1的,BadCase是永远存在”,才不会讲出“如果演算法推的准,就不会有BadCase,用户就会非常令人满意”这类论述。挥别企图那鲁的相续,急于去思索更快的与演算法协同。
准则是最简单的思路同时实现,在实际的业务情景里,产品副经理最容易得出的判断是准则:”如果用户满足用户了前提A,就会促发姿势B“。
如果用户珍藏了产品,就给用户进行推荐;如果用户付款未支付,就给用户来电 or 代金券……譬如,都是最为众所周知的情景,IF-THEN 句子屡试不爽。
这些准则,是最简单的思路同时实现。
他们通过一条非线性的准则,将用户在某一情景下界定为三类: 两类人合乎他们的前提,被进行分类为应该唤起先期姿势的A; 第二类人不合乎他们的前提,被进行分类为不需要促发先期姿势的B。一如下表所示图中的进行分类问题,这条红色的线,是产品副经理制定的最简单的准则:
然而,事事浑然不觉值得一提,对非线性的准则更为严重。
在上面的图中,他们的非线性准则,就没有完全的将晃盖和红叉合二为一
在日常情景中,淘宝上最为人诟病的,是用户珍藏 && 购买了产品之后,还在连续不断的推荐同款产品。
为了修正这种问题,直观的想法是进一步叠加和细化准则,即“打补丁”
比如,如果用户珍藏且未购买产品后,在推荐中给用户推荐同款产品;进一步,如果 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珍藏 且未购买某产品,在推荐中给用户推荐同款产品。
当他们需要基于多个因素进行判断之后,整个决策过程就变成了:
(1)用户有没有珍藏产品,如果有,继续1)用户有没有购买产品
①如果没有购买 用户珍藏产品的时间有没有超过一个阈值,如果没有,继续 结果姿势1:给用户推荐同款产品②如果有购买
用户购买产品的时间有没有超过一个阈值,如果没有,继续 结果姿势2:给用户推荐关联产品在那个过程中,他们选取了:珍藏、购买、珍藏or购买行为的时间 作为判断依照,以决定最后给用户推荐同款产品 or 关联产品(如 奶粉 VS 纸尿裤)。
这仅仅是一个准则,当他们面对更多用户、更复杂情景的时候,就会不断添加更多的准则。准则集合,就这样一步一步变得复杂而冗余。
当年,百度凤巢的专家系统,录入有上万条左右专家准则,有一个将近50人的团队维护这些准则。人力终有竟时,当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时,专家也无法再往里添加准则了,人的分析能力达到了极限,这也是需要引入机器自学那个机器大脑的原因所在。
比较简单的模型,如决策树。
类似他们上面描述的决策过程,选取了珍藏、购买、珍藏or购买行为的时间作为决策节点
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还会引入更多的因素,如性别、年龄、城市、过往消费力等等。那这些决策节点的权重有高有低、在判断过程中有先有后,就形成了一棵朴素的决策树。
以优先选择西瓜为例,一棵可能的决策树如下表所示所示:
当然,那个决策树也只保证在过往的训练数据 和 测试数据上表现较好,也依然会存在误判的情况。
更为复杂的模型,如神经网络。
如果说上述决策树的示企图他们还能够比较容易的看懂,那么,当你开始研究当下大行其道的神经网络的时候,就会发现:在神经网络中,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近乎到了人力无法解释的地步。
就像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
请不要为难演算法工程师,他没有办法给你解释,为什么输入狗的图片会输出鸵鸟的判断。
他只能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在他们的训练数据集合上,那个模型的确更贴近训练目标的。”
从单一准则 到 复合准则;从合乎准则到决策树管理更多的准则;再到干脆放弃准则判断,引入深度自学——让演算法自己去自学吧,我不管了。
如上过程,也能够让身为产品副经理的他们,更快的了解机率二字,请不要再为难研发,说什么“明明一看,就知道该做出优先选择A啊,为什么演算法会优先选择B呢?“
明明看的懂,但是演算法不是明明~在建立起机率的知觉,明确演算法不是LX1的,一定会出错
的情况下,他们似乎可以更加心平气和的思索:自己如何与演算法协同,才有可能带来业务上的收益。
我个人的观点是:明确情景、定义目标、输入数据、评估结果。
这是产品副经理最该琢磨的事情。用户 X 时空,一定能够出现各种各样的子情景。这也帮助他们将一个宏大的命题拆分为具体的、独立的子问题,逐个击破。
比如,在冷启动探索、低活跃度召回、高活跃度维系的不同场景下,用户的期待是什么?他们能否满足用户,如果不能满足用户,有无折衷的解决方案?
同样的推荐内容,在推荐、搜索、筛选等不同应用情景下,应该呈现出的差异是什么?
回顾这句话”在他们的训练数据集合上,那个模型的确更贴近训练目标的。
“
当他们将演算法应用于具体情景时,实际上是在设定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完善相应的输入数据,从而使得演算法能够更快的拟合他们的目标值。
以订阅制为例,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三类:对未付费的会员用户,他们的关注点是如何用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更低门槛的价格吸引他试著;而对已付费的会员用户,他们的关注点则变成了如何让他更多的消费,从而让他觉得值、持续续费。
那么,在演算法目标上,未付费的用户更适合设定转化目标,而已付费用户则更偏向时长目标。
对应的,他们也需要提供充分的数据,如不同用户付费前、付费后的内容消费行为数据、不同内容对付费转化的贡献等等数据,供演算法进行自学和判断。
演算法的自学是基于训练数据的,是否真的好,还需要上线见真章。
所以,产品副经理对结果可以更加开放,不要企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用平常心接受AB实验的结果。
在一次又一次的产品迭代中,积累产品Sense,从而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预估:某一个产品决策是有更大的机率会做出收益的。
那个角度想,他们在用产品方案一次次的训练演算法的时候,未尝不是一次次对自己的训练呢?
思路产品的进步,无他,唯手熟尔。原文链接:https://zazhiba.com.cn/post/12202.html
=========================================
https://zazhiba.com.cn/ 为 “自由随风”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
百科资讯 2022-10-27
百科资讯 2022-10-26
百科资讯 2022-11-07
百科资讯 2022-10-22
自媒体运营 2022-11-19
百科资讯 2022-10-19
百科资讯 2022-12-02
百科资讯 2022-10-21
百科资讯 2022-10-26
百科资讯 2022-10-26
李靖国 2023年12月23日
小游客 2023年03月31日
访客 2023年02月06日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